龙珠水库(全国首例)水源地综合保护与水质修复示范项目
项目概要
龙珠水库位于苏、浙、皖三省交界处宜兴市西南部的太华镇杨店大桥上游400米。库区位于扬子准地台-钱江褶皱带,坝址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水位随地势高低变化。
龙珠水库集水面积21.6 km2,总库容277.18(374.74)万m3,较大坝高为26米,坝长为479米,属小(1)型水库。水深8米以下表现出严重缺氧状况。工程于2014年3月23日开始建设,2014年4月4日完成调试。
本项目采用WEP水生态修复技术,可达到改善水质及底泥的作用,工艺流程为:岸上制氧—输送纯氧—氧水混合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—出水。岸上制氧设备产生90%以上的高浓度氧气,经输送管送入气液溶解装置,水泵将水库中水吸入气液溶解装置,氧气和水混合后以混合态型式排入水库中。可设置自动监控反馈系统,通过监测水质调节气液溶解装置位置改善不同水层。

问题描述
2012年,通过日方专家对龙珠水库调查,发现龙珠水库底层出现缺氧状况。针对这一状况,计划引进WEP系统用于改善水库底部缺氧。
* 检测时间2012年5月
工艺流程
目采用WEP水生态修复技术,可达到改善水质及底泥的作用,工艺流程为:岸上制氧—输送纯氧—氧水混合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—出水。
岸上制氧设备产生90%以上的高浓度氧气,经输送管送入气液溶解装置,水泵将水库中水吸入气液溶解装置,氧气和水混合后以混合态型式排入水库中。
可设置自动监控反馈系统,通过监测水质调节气液溶解装置位置改善不同水层。

技术特征




该工艺主要通过向水体输入高浓度溶解氧水增加水体底部的溶解氧,进而改善水体底部整体环境。
建立自动监控、数据传输、远程控制系统等,提高了自动控制水平。
以独特的气液混合方式,使充氧过程不产生气泡,不卷动底泥,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,不会破坏上层生态系统。
构造简单易于维修保养,由于不需要压力控制系统,使其构造简单,即易于维修保养与操作,又减少了故障发生;设置在水中的设备,只有水泵需要维修保养。

运行效果
其他水质指标
Ⅲ类地表水标准:氨氮≤1mg/L
Ⅲ类地表水标准:总磷≤0.05mg/L
Ⅲ类地表水标准:总氮≤1mg/L
Ⅲ类地表水标准:化学需氧量≤20mg/L
地表水源地标准:铁≤0.3mg/L
地表水源地标准:锰≤0.1mg/L
项目平均氨氮0.22mg/L
项目平均总磷0.03mg/L
项目平均总氮1.94mg/L
项目平均铁0.05mg/L
项目平均锰0.25mg/L
项目平均化学需氧量 14mg/L







